首页
YES GO
有趣人类行动
有趣资讯
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

最新资讯

逃避压力如同太空中的生活

在那时,【逃避压力如同太空中的生活】这句话触动了我,难道只是简单地摆脱不必要的压力,重新获得自由吗?生活中没有压力,难道真的舒服吗?回答是不。这篇报道的那个人在成为一名顾问之后不久就改行…遗憾的是,没有机会问一下为什么要转职,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一名顾问,独立行医并不像他预想的那样【不会有压力】。
 

不会有压力


1、逃避压力:在生活中将会带来什么样的负面改变。

尽管快节奏、高消耗的生活让人感觉到身心上的疲惫,但如果没有压力,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变得更好,甚至不能进反退。避免所有的烦恼,也就不会感到喜悦。假如人生想像一座起伏不定的山,下坡是欢乐,上坡是烦恼,因为攀爬更难。没人愿意费劲巴拉的往上爬,只是想体验下坡的轻松快乐,这显然行不通,没有上坡,山峦被夷平,没有起落,自然也不会感到下坡的轻松愉快。

 

生活中无压力也是一样,没有困难要克服,没有新领域需要开拓,个人失去了价值感,找不到生命的意义。或许有人会问,心理学不就是强调接受自我吗?就是做不了这事,就是逃不掉。
 

接受并不等于逃避。接受就是接受自己现阶段还不能胜任,再想办法提升能力或调整目标,是一种正面的心态;逃避就是一种往外看,然后否定自己有更多可能性的消极做法。所以,避开所有的烦恼,逃避所有的压力,只会使人更消极,觉得自己一事无成。舍弃了攀爬的艰苦也体会不到下山的轻松快乐,同时也错过了沿途更多的风景。
 

一直待在舒适的范围内,舒适的范围将越来越小。正确的做法是走出舒适的圈子,在学习圈中寻求更多自我发展的可能。长期待在舒适的圈子里不仅让人觉得很无趣,很难产生价值感,而且时间一长还会增加不适感。
 

举例来说,十几年前公共交通远没有现在这样方便,私家车更不是每个人的“标配”,大多数人上班时都是挤公交,有些人还需要公交换乘,而那时,公交车就像现在那样方便。但在最近的十年里,私人汽车通勤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,坐公共汽车反而没有那么拥挤,大多数人宁愿自己开车早些出门,而不愿乘公共汽车。
 

为什么会这样?由于私人汽车宽敞,上下班舒适度高,虽能赶上早晚高峰,但毕竟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。而且,即便是周末不限号,也会更加拥挤,大多数人还是选择自己开车,觉得这样比较方便。—不得不说,优化的上下班上下班方式让人更加挑剔。不要说坐公共汽车了,就算坐地铁不堵车又省时,习惯开车出去的人还是会选择开车或者打车。
 

自品尝自驾游的甜头后,自驾成为人们的首选,再也不想去体验拥挤的公交和地铁。渐渐地,出去玩时,首先考虑的是好还是坏,停车费用贵不贵,反而不考虑目的地本身是否好,是否值得一游。看着有私人小汽车一开始就让人变得比以前懒,娇气,于是行动的范围越来越有限。舒适度的范围正逐渐缩小。
 

生活也是一样的道理,开始回避是大困难,慢慢地小困难也感到难以处理——以为只要不和讨厌的朋友相处就好,慢慢地发现家里人身上也有许多毛病,甚至连照顾自己都不会精神上的问题。—许多人难以想象的是,呆在舒适的环境中也会越来越不舒服,最终影响到身心健康。正如“抗压力”

一文所说:
而行为上的回避习惯会导致长期的不满,使我们很难得到快乐。
 

正确模式


2、打开处理压力的正确模式。

前言:放弃经历烦恼也是感受不到快乐的,而蜷缩在舒适的圈套里反而会让幸福消磨掉,零压力的生活一点都不美好。所以,在感到压力的时候,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应对压力呢?
 

现实中的问题所带来的压力,在情绪前都不能进入到实际问题讨论解决层面。所以,首先要调节情绪,使人镇定,能冷静客观地思考。
 

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情绪,如锻炼、听音乐、自由写字、做家务等等,都能有效地缓解消极情绪。简而言之,人类大脑的带宽是有限的,另外一件积极的事情占据了人脑的带宽,那些负面的东西就不能用了。假设刚刚被领导训完了,那么离开办公室,下楼快步走可以更快的让心情平静下来。找出那些不可控制事件中的受控部分。我们应该知道,即使是无法控制的压力事件,也有一些可以控制的因素。
 

例如,最容易造成幸福感的慢性疾病,鼻炎咽炎、反流性食道炎、过敏症体质……所有慢性疾病患者都经历过绝望,天天醒来不安,病痛难忍,这样的持久战是很磨人的。尽管没有特效药,我们仍能发现生活中有控制的部分--我们自己是如何看待和处理疾病的。
 

例如,曾在微博上见过反流性食道炎患者手绘插图,并将其形象地描绘出来,引起了许多病人共鸣,在下面留言交流感受和治疗经验。如果你发现自己所经历的压力事件同样发生在其他人身上,你并不感到孤单,甚至有可能与其他同类群体一起工作。
 

提高自我效能,增强心理弹性;大家都知道,成功经历越多的人自我效能越高,那么梳理自身成就事件就能帮助我们增强自信心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里的“成就事件”是以个人标准为准的,能使当事人体验到价值感和成就感的经历都可以称为“成就事件”,即使这件事情在别人看来再普通也没关系。
 

此外,如果当事人已深陷于习得性无助的怪圈,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成就事件,那么就可以尝试创造成就事件。最为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是“考取证书”,参加技术类培训并获得认可证书,可以让人们提高自我效能,重新找回操控感。建议诸如驾驶执照、游泳、收纳、手冲咖啡等项目能立即得到反馈。